礦井通風系統:礦井通風系統是是生產礦井的主要組成部分。是向井下各作業地點供給新鮮空氣,排出污濁空氣的通風通風網絡、通風設備和通風控制設施的總稱;是向井下各作業地點供給新鮮空氣、排出污濁空氣的通風網路、通風動力和通風控制設施等構成的工程體系。礦井通風系統由進風、用風、排風三大部分組成。
根據瓦斯、煤層自燃和高溫等影響礦井生產安全的主要因素對礦井通風系統的要求,為了便于管理、設計和檢查,把礦井通風系統分為一般型、降溫型、防火型、排放瓦斯型、防火及降溫型、排放瓦斯及降溫型、排放瓦斯及防火型、排放瓦斯與防火及降溫型幾種,依次為1-8八個等級。礦井通風方式有串聯通風和并連通風兩種。
按進回風巷在井田位置不同,通風系統分為中央式 、對角式 、分區式和混合式。
中央式 :進、回風井均位于井田中央。根據進、回風井沿傾斜方向相對位置不同,又分為中央并列式和中央邊界式(中央分列式)。
對角式:進、回風分別位于井田的兩翼。兩翼對角式:進風井位于井田中央,回風井位于井田兩翼(沿傾斜方向的淺部),稱為兩翼對角式,進、回風分別位于井田的兩翼稱為單翼對角式。分區對角式:進風井位于井田走向的中央,在各采區開掘一個不深的小回風井,無總回風巷。
分區域式: 在井田的每一個生產區域開鑿進、回風井,分別構成獨立的通風系統。
混合式:由上述諸種方式混合組成。例如,中央分列與兩翼對角混合式,中央并列與兩翼對角混合式等等。
自然風壓形成原因由于風流流過井巷時與巖石發生了熱量交換,使得進、回風井內的氣溫出現差異,回風井里面的空氣密度比進風井里的空氣密度較小,因而兩個井筒底部的空氣壓力不相等,其壓差就是自然風壓。
自然通風是在自然風壓作用下,風流不斷流過礦井的現象。
井筒泛指立井和斜井,也包括暗井。通常由井頸、井身和井窩組成。采礦、修建長隧道和地下鐵道時開鑿的聯系地面和地下巷道的通道。
井筒的分類:
根據井田開拓方式的不同,井筒分為立井、斜井和平硐。
立井井筒按其用途又分為主井、副井、混合井和風井。
主井是專門用作提升煤炭的井筒, 在大、中型礦井中,提升煤炭的容器多采用箕斗,所以主井又常稱作箕斗井。
副井是用作升降人員、材料、設備和提升矸石的井筒,并常兼作入風井,由于副井采用的提升容器是罐籠,所以副井又稱為罐籠井。
在同一個井筒內安設有箕斗和罐籠兩種提升容器時,該井筒稱為混合井,它主要用于小型礦井和老礦井改擴建的延深井。
風井盡管有時也安設有提升沒備,該井筒仍然按其主要用途命名為風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