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汽車上曾發生這么一幕:司機驟然剎車,一位男青年立足不穩,身體前擁靠在一位少女身上。盡管男青年微笑致歉,少女還是杏眼圓睜,怒斥道:“瞧你這德性!”誰知男青年并沒有動怒,仍微笑到:“不是德性,是慣性!背丝吐犃酥,爆發出一陣笑聲,少女也不禁笑了。此類事件可謂屢見不鮮。然而,這場看似火藥味十足的公交之爭為何沒有爆發,反而扭轉成了一曲動聽的和諧之音呢?其實毋庸置疑,這是因為男青年在關鍵時刻,能夠做到與人為善,懂得同他人和諧相處。正所謂“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四海之內,皆兄弟也!
列寧一次下樓,在狹窄的樓道上,碰見一位女工端著東西上樓,女工一看到列寧,便趕緊讓道。列寧阻止她說:“不必這樣,你端著東西,我空著手,請你先過去吧!彼选罢垺弊终f得親切、有禮。然后,自己靠墻讓女工先通過。想想,列寧之所以能成為一代偉人,靠的應該不只是他那超凡的智慧,更重要的是他有一顆與人為善的心。這顆心使得他懂得待人有禮,心存博愛,從而與人和諧相處。所以,我們為人處世就應該做到與人為善。
與人為善,則能和諧共處,反之,則將會一敗涂地,眾叛親離?v觀歷史,魏將龐涓因為嫉妒之心,處處陷害孫臏,而最終,迎來“馬陵之戰”的恥辱。西楚霸王項羽,因為心高氣傲,目中無人,使得韓信、范增相繼棄之而去,最后落得個“烏江自刎”的悲劇。東吳主帥周瑜,因為心胸狹窄,剛愎褊狹,不能容人,因而不能同諸葛亮和平共處,最終,也只能徒作“既生瑜,何生亮”的悲嘆。
放眼今日,我們又看到這么一幕:許多網友、學者為張揚個性、標新立異,而在微博上互相攻擊、撻伐。最火爆的要屬周立波與各網友的口舌之爭了。那真可謂是“硝煙彌漫、戰況慘烈”啊!
然而,在構建和諧社會的今天,此類爭論不休的事件,為什么還層出不窮呢?我想,這是因為人們在張揚個性的同時,缺少一種與人為善、同人友好溝通的心態吧。所以,當代的我們在張揚個性的同時,應該學會與人為善,做到同他人和睦相處,因為它就如一座心靈的橋梁,能夠促進人與人之間的溝通、交往。
一個與人為善的舉動,就如冬天里的一杯熱奶茶,能給人溫暖,能令人回味無窮。這樣的奶茶您沖泡了嗎?